南通市城乡建设局2013年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市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3-02-25 10:2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市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营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服务,加快落实“一中心三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3年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民生、生态、服务为主线,以精致的工程体现建设的水平,以精细的管理体现服务的水准,全力推进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继续落实“八项工程”、奋力实现“八个领先”、开创南通“两个率先”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建设工作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任务是:计划完成城建投入 220亿元,继续加强市区路网建设,实现快速路系统基本建成目标;市本级新增绿化面积300公顷以上;确保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210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2.4万吨;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
  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2013年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民生、生态、服务”,推动城乡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一)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建设
  1.城市路网建设
  加快实施2013年市本级城建计划项目,推动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1)快速路网建设。快推老通启路、东方大道、江海大道东段快速化改造和东快速路高架、通沪及东方大道连接线、通州湾快速通道在内的6项续建项目和长江北路西延、机场快速路2项新建项目,抓好江海大道东延、铁路西站快速通道、外围快速路网3项前期预研。至2013年底,快速路总里程达到70公里,基本形成市区“一轴一环八射”的快速路网交通格局,实现“102030”畅通工程目标;同时启动快速路网二期规划研究。
  (2)主次干路网建设。发挥体制创新优势,强势推进五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和通州区的联系通道建设,形成组团效应。一是做好世纪大道东延(东快速路-先锋互通)、金通三大道(通富北路-青岛路)等6条东西方向与通州的联系通道和园林路北延(含通吕运河桥)、太平路北延(含通吕运河桥)等4条南北方向与通州的联系通道;二是着重发展新城区、观音山新城、北翼新城、五山新区、滨海园区等重点区域路网,加快纬十五路(胜利路-东快速西侧路)、纬十三路(园林路-经十八路)、幸福镇经九路(城北大道-永兴大道)、新胜路西延(含海港引河桥)、纬七路(华能路-芦泾路)等20项骨干路网建设。
  (3)支路网建设。本着资源整合、节约建造的理念,在崇川、港闸两区各选择1片区,进行支路网、停车设施、小绿地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造试点;并梳理一批“断头路”,打通末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率,计划崇川区安排27项,港闸区安排24项。
  2.应急水源、气源建设
  (1)水源建设。崇海水厂和长青沙水厂二期工程早日全面竣工,确保2013年供水高峰前投产运行,彻底解决区域供水后供水量不足的问题;开展李港水厂10万吨/日前期工作,加快取水口建设进程;加快推进老洪港应急水源建设,确保2013年上半年完工,建成后满足我市5~7天的应急供水需求。
  (2)气源建设。完善南通市区应急天然气气源建设方案,在市开发区等地开工建设可满足市区居民7天以上应急供气需求的天然气应急调峰储配站。
  3.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1)全面推广三大电子监管系统。继续在全市范围推行网上招投标系统,实现招投标标书电子化、评委异地化、评标远程化、监察实时化、管理网络化;在市区全面推广“三监系统”和工程质量验收实时监管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工程项目从施工图审查、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日常巡查、档案管理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无缝监管,对工程材料、工序报验、质量验收、施工资料编制等进行实时监管,以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2)重点突出过程巡检和监管。加大监督力度,增加工程质量巡查频次,每季度安排飞行检查;对矛盾集中的建筑节能以及工程使用功能等内容重点抽查,突出质量通病的综合治理。每月形成重点工程监督检查专题汇报,定期召开工程质量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会,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各方责任主体和社会公开通报情况;继续实施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进一步强化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同时,高度重视拆迁安置房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安置房品质,力争有1-2个拆迁安置房项目成为省级“优秀住宅示范工程”。
  (3)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实施LBS系统管理,通过监督巡查与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安全监督,提高建设工程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水平,并严格事故上报和责任追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市污水处理中心一期改扩建工程,力争2013年10月底进水调试;东港污水处理厂三期10万吨/日工程力争2013年底建成;市污水处理中心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力争2013年3月底进水调试;东港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力争2013年9月底进水调试;并同步推动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同时,针对如皋垃圾填埋场原有库容已近饱和现状,拟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2.致力园林绿化扩量提质
  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是打造城市“绿圈”。加大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景观带推进力度,全面启动示范段建设。二是营造城市“绿肺”。重点推进滨江桥头公园、五步口公园、长江森林公园、幸福公园和植物园的建设,加快推进唐闸公园扩建、动物园迁建的步伐。三是建设城市“绿道”。高标准实施新建道路配套绿化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四是催生城市“绿点”。因地制宜推进小游园建设,建成6~8个小游园。
  3.推动清水蓝天工程
  结合我局职能,与其他“清水”计划职责部门一起,牢牢把握治污清源重点,切实做好相关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推动“清水工程”。如借鉴苏南城市成功经验,强化“清水”源头治理,建立“精细化”的排水管理模式;以环保公园生态修复示范为例,科学选用生态修复技术,统筹兼顾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推动被污染河道生态功能的逐步恢复。结合市区燃煤锅炉淘汰工程,积极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项目,推动“蓝天”工程。

    (三)不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1.适应形势变化,优化城建工作机制
  针对城建体制和工作职能调整的新形势,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更加注重计划的超前性、方案的科学性和建设的精细化,围绕“编制计划、协调服务、监督考核”,为新城建工作提供一流服务,确保各项工作连贯、协调、有序开展。
  2.立足城乡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城乡统筹,结合部门职责,着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指导和优质服务。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指导城镇推动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注重中心城区公用设施向城镇延伸,推动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加强村镇建设的指导,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管理,推动园林小城镇、康居示范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节能型村庄和特色村庄创建;指导县(市、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和统建住宅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逐步建立农村抗震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推动村镇抗震住宅图集推广使用。
  3. 注重绿色发展,加强节约型城乡建设
  主动适应发展需要,推动节约型城乡建设从建筑单体向区域推广发展、从单项技术运用向综合技术集成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发展模式全面转型和加快升级,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全力推广建筑节能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升级换代,不断推动建筑科技创新,在全面落实新建建筑50%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65%节能标准的推广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工程,加大既有建筑改造力度,由单体改造向区域改造过渡,由单项改造向综合改造推进。在市区选择1-2个大型居住社区项目,组织争创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健全绿色建筑监管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监管规范化,加快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导和支持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加快落实我市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运行维护工作,逐步推进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在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选择1-2个拆迁安置房小区,争创江苏省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同时,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
  二、着力转型升级,再造建筑业发展优势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提升经营层次,力争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承建施工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5%左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一流建筑强市。
  (一)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按照扶优扶强、扶专扶精、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原则,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做大做强,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路子,努力向大型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过渡。培育发展规模骨干企业,扶持2~3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向特级资质企业发展,8~10家企业向一级资质企业发展。引导高资质施工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方向转变。推广海安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动建筑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建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好效益的建筑产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增强南通建筑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推手。
  (二)积极拓展施工领域,大力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
  努力适应国家重点投资方向转移和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形势需求,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向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主业突出、赢利能力强、带动力大、投资回报率高的领域转移。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提升在交通、水利、市政、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施工能力。鼓励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向上下游产业拓展业务,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积极搭设市场开拓的坚实平台,组织开展在南方、中西部和华北地区等重点市场的恳谈会、优势企业推介和调研考察等活动,为全行业拓展市场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完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进行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增大工程科技含量,推进建筑业技术更新和创新。积极培育发展规模骨干企业,使其资质不断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积极开展创造优质精品工程,年内再创2~3项鲁班奖(国优)工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组织在沈阳等地召开推进工业化进程现场会。加快研究制定南通建筑工业化发展导则,积极推动建筑结构件的标准化、通用性,以此推动建筑工业化,进一步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和施工机械化制造水平。
  (四)组织开展各类岗位教育培训,努力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引导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合作,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组织实施南通建筑业“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即培训一百名企业家、一千名项目经理、一万名技术工人,不断提升企业高管和从业专业人员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在当前企业用工困难、特别是高技能的技术工种紧缺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稳固的劳动力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加快推进以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推行建筑劳务人员实名管理制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探索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形成稳定的新型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增强我市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着力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组织保证能力
  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办事能力、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为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眼于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努力培养“三宽四有”型干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显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严谨的作风提升工作成效。继续发扬建设系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善于打硬仗、敢于打恶仗的优良传统,强化紧张快干、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以作风建设“一评五制”为抓手,把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细化成可实施的项目和可操作的措施,强调时间进度,明确保障措施,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廉政建设。继续巩固“510”制度品牌,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坚持行权“三集中、三到位”,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着力构建防腐制度体系;融合“一评五制”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和重点检查考核工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