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乡建设局2012年工作总结
来源: 南通市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3-02-25 10:26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2年,按照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和“一中心三城市”建设要求,全系统上下继续以“城建大会战”为主题,在构建立体交通、推进民生项目、提升绿化景观、加快转型升级、强化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决胜“三大会战”,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力
  2012年市级城建项目146个,城建投入超200亿元,建设规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以快速路网、区域供水、天然气置换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会战”全面告捷,城乡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一)畅通工程强势推进
  快速路共9个项目,长江路、通京大道、江海大道西段快速化改造全面竣工,快速路网“一轴”建成;通启路高架、通沪大道高架主线实现通车,东方大道高架、东快速高架进展顺利,环城快速路即将形成围合态势,快速路总里程达52公里,在全省地级市中第四个初步形成城市快速路网体系。骨干路共推进实施41个项目,开工率100%,竣工率58.5%。重要节点改造,已完成青年西路大转盘改造,濠东路、濠西路及南公园节点改造已进入施工图阶段。
  (二)公用事业加速发展
  引江区域供水工程顺利完工。历时10年、投资超百亿的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全面收官,顺利实现乡镇全覆盖、人口普及率90%以上目标,在省内率先实现以地级市为单位全民普遍饮用长江水。应急水源工程进展顺利。老洪港应急水源小水库星湖主体工程完工,大水库云湖年底完成土方工程;南通港水厂、城北水库25眼应急深井基本完成,城乡统筹供水能力、保供水水平全省领先。天然气置换工程提前告捷。提前4个月完成市区21批次100多个小区23万多户居民的天然气置换,煤气生产焦炉全部关闭,市区步入全面普及使用天然气的时代。同时,城市天然气利用一期南段工程先锋--竹行段投产供气,竹行--苏通科技产业园段也即将投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污水处理中心提标改造土建主体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东港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提标改造开工建设;污水处理中心一期改扩建和东港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进场施工;污泥深度脱水项目竣工投产;垃圾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工程试运行。公用设施运行监管不断加强。全年,外供管道天然气8500万立方米;供水3亿立方米,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市区处理污水1.1222亿吨;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68万多吨,处理垃圾渗滤液4.5万多吨;城市道路养护面积达1048.2万平方米,雨水总管589.2公里,污水总管325.7公里,泵站32座,桥涵466座,立交跨线9座;完成道路照明和景观亮化设施建设80项,装灯28417套,亮灯率99.74%。
  (三)园林绿化量质并举
  围绕扩量、提质、创精品,大力度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市区新增绿地230公顷。一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相继建成。环保公园、龙潭公园、1895广场、钟楼广场、绿地小游园、道路风光带等16个景观工程建成开放,18条“双百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路段绿化提升到位,26条道路配套绿化全部完工,老洪港湿地公园、南山湖景区、两河两岸绿廊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濠河风景区进一步做优做精。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濠河博物馆对外试开馆,体育公园地下停车场改造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濠河及周边绿地亮化景观灯饰维护工作基本完成,濠河引水泵站改造工程、濠河污水截流工程按计划推进。绿化养护工作切实到位。完成市区48条路段的绿化补植和800多株行道树、9万多平方米绿地的基建移伐工作,组织了70多处8000多平方米200多万盆常年花卉布置及节日摆花工作。园艺参展、展览屡获殊荣。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摘得1金1银3铜;第五届中国菊花精品展获栽培金奖;“2012红豆春杯京津唐宁通常锡七城斗菊擂台赛”荣获组织奖;成功举办“2012南通菊花展暨市花(菊花)命名30周年展览”活动。
  (四)工程管理科学规范

  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加强施工许可、竣工备案前置条件审核;扩大工程建设服务群,通过网络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服务,对重点项目主动上门服务。市区全年共受理房屋建筑施工许可169项,建筑面积859万平方米;竣工备案工程107项,建筑面积447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监管。继续推进资格后审制度和暂估价管理制度;完成南通市网上招投标系统二次开发,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投标,该项工作被省厅评为创新推广应用二等奖;通过省招标代理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对全市40多家代理机构人员配备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市区全年共完成招标交易736个标段,工程量217.81亿元,标段数同比增长21%,工程量同比增长15%。招标分包工程中,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比例较去年上升27%。招投标项目平均下浮率达12.62%,累计节约工程造26亿元。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继续推动综合监管平台“三监系统”建设,加强标前监督、标中监察、标后监管。创新开发工程质量验收实时监管系统,把质量责任主体的主要管理者到岗履职情况作为监管切入点,对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实时监管,并在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进行重点推行。同时,继续推行建筑材料、构配件备案登记制度,从源头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推行诚信考核制度,构建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分类考核体系;推行专项检查制度,强调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日常检查,强化监理、检测等中介机构的专项检查;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资质审批;支持企业打造品牌,创建优质工程。2012年评选出“紫琅杯”优质工程奖79个、“广玉兰杯”优质工程奖36个。
  (五)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积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纯洁性、省市党代会精神等内容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城市建设新成就,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喜看新通城”活动,组织市民巡访团、行风监督员等各方代表实地参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选树职业道德模范、职业道德巡回宣讲、公务员宣誓、职业道德专题培训、青蓝工程、创建优秀服务品牌等活动;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等;切实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学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党风廉政建设方针,以巩固提升“5·10”制度品牌为抓手,广泛开展“六个一”(一堂廉政教育党课、一场廉政歌咏大会、一轮先进事迹巡回演讲、一次征文比赛、一次书画摄影比赛、一套建设成果展览)主题系列活动,认真组织“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活动,进一步放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效应;以创新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为关键,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以“优良作风、提升效能”为目标,结合“一评五制”要求,通过组织明查暗访、实施对话恳谈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问题,跟踪督办,提升作风建设实效;以“示范点”创建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六)其他工作同步提升
  科技创新。69项成果获年度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成果奖,79个工法被评为年度省级工法,占全省28%;72个项目列入省第十九批新技术应用示范目标项目,58个项目获评年度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占全省40.8%。房地产开发。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1.7亿元,同比增长26.8%;住宅施工面积307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1 %;新增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8家,增幅位于全省前列。村镇建设。全市有1120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争取省级引导资金1亿多元,完成省级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如皋8个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如皋市被省确定为首批创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县(市);向国家首次争取到450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4000万元。抗震设防。完成房屋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抗震审查项目287个,面积957万平方米,准予行政许可项目308个,纠正违反强文、强标1186条,完成市政公用项目抗震专项审查10个。Ⅰ类、Ⅱ类场地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总量达到103万平方米,可满足45万左右人口避震应急需求,提前完成省政府确定的阶段性建设任务,实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考核全省唯一两连冠。建筑节能。全年新开工71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全部推行50%节能强制性标准,其中65%节能标准开工面积达115万平方米,超省厅下达指标91.7%。实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23个,地源热泵项目8个;生产标砖45亿块;完成预拌混凝土供应1800万方、预拌砂浆供应5万吨;完成散装水泥供应800万吨,水泥散装率达91%,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行权审批。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系统信息化建设,行权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共办件2461件(行政许可980件、行政处罚68件、其他权力事项1413件),办件量和月绩效考核均排在全市前列。综治长安建设。进一步调整健全组织网络,签订责任书,完善责任体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六五”普法教育规划,积极创新和改进行政执法方式,现场移动执法工作初见成效;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动平安供水、供气、平安景区和平安工地建设,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二、逆势上扬,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2年,面对紧缩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建筑业通过调结构、抓转型、促发展,继续保持着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 同比增长18.75%; 承建施工面积5.2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16.53%;竣工面积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0.6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1.36万元/人,同比增长23.68%;平均从业人数达135万人。海门、通州建筑业总产值均达到900亿元左右,海安、如皋也都突破600亿元。
  二是规模骨干企业发展提升。高资质龙头骨干企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15家特级企业全部按新资质标准就位,实现了平稳过渡。一批新兴建筑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又有15家企业晋升为一级资质。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的企业有17家,其中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7家,南通三建、南通四建、苏中建设集团超过200亿元,南通二建超过300亿元。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有了突破。建筑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组织了全市高资质企业开展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活动。龙信集团、华新建筑集团、中南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建造结构件、部品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努力提高建筑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海安建筑工业园区进入实质性运作。
  四是市场领域呈现新的格局。施工面积超千万平方米的市场达16个,施工产值超50亿的市场有12个,人数超万人的市场达到23个。在建筑市场布局上,从原有的京沪沿线主战场不断拓展了新兴市场的覆盖面,其中天津、河北市场发展较快,施工面积分别达到2580万平方米和5330万平方米。河北市场从业人员超10万人,苏州市场7.7万人,赶超南京市场,施工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中西部的四川、安徽、陕西和南方的海南、两广、云南等市场从业人数不断增多,占有率显著提高。
  五是大体量项目和安居工程有所增加。全年承建高层建筑17066幢,其中29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3753幢。一些规模骨干企业在承接一大批大型工业和民用工程项目的同时,积极承建了较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今年又有5项工程荣获鲁班奖,全市累计获鲁班奖总数达74项;施工企业在各大市场创建国优、省优工程200多项。